top of page
  • Fangchen Chen

學渣媽媽如何引導寶寶喜愛閱讀

Updated: Dec 10, 2020

如何培養寶寶愛上閱讀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自己從小閱讀量少的可憐,長大了體會到才疏學淺的可怕。自己來不及挽救那就從寶寶身上做起,也算是一種實驗,一同成長。

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要如何引導?他們會願意聽?聽得懂嗎?如何又能讓他們愛上閱讀?剛開始確實帶著非常多的懷疑進入實驗階段,但我一直記得台灣阿嬤6年前的一句話:「不要覺得小Baby什麼都聽不懂就不唸繪本給他聽!」就是這一句話我在森寶10個月大後認認真真的帶她看過一本又一本的童書。很幸運地這年代取得國外童書的管道越來越多,物流公司各個競爭,讓我能輕鬆的運來不少的中文書,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如何選擇適合寶寶年齡段的繪本?」

如何選擇適合寶寶年齡段的繪本?

起先,台灣阿嬤帶來了圖卡書寶寶書等,寶寶視力提升後首先對於鮮豔又充滿強烈對比顏色的東西產生興趣,伸手抓取,發出聲音,甚至模仿。對於低幼者來說紙板書和布書都是很好的選擇,除了帶來視覺刺激他們更感興趣於放入嘴巴探索!森寶對於布書興趣缺缺,對於紙板書不排斥,但無法避免的也吃掉好幾個書角!

(取自網路圖片)

圖卡書紙板書的同時也可以選擇互動性大些的低幼書,帶有小機關的,有聲音的,能更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比如翻翻書,尋找藏在翻頁下的圖片。可觸控的有聲書,讓寶寶自我摸索發現怎樣能製造聲音。大人從旁跟著說明這是什麼聲音,自己編造一段簡短的故事再配上有聲書,增強寶寶的認知,而非讓他們獨自一人按一按聽一聽。學習生活基本的互動書:吃飯,刷牙,洗澡...等!

寶寶漸漸長大對於有故事的內容也會慢慢喜歡,一歲以上也開始牙牙學語階段,要如何讓孩子順利開口也是需要學習及思考,閱讀廣泛確實重要,但對於小齡寶寶來說一本接一本的讀影響力不大,就像他們隨手翻翻一樣,而重復閱讀卻有助於寶寶的語言學習,一個詞不斷聽好幾次他們才能轉為自己的口語表達詞彙。重複語句的繪本就派上用場了,《棕色的熊》《好餓的毛毛蟲》都是屬於重複語句多的會本。

除了繪本外童謠兒歌都是很好搭配的,不需要聽得懂,但多聽可以知道發音的規則還有感覺到律動,更能與生活做融合,運用到適當的情境中。比如家有交通工具迷妹,我們出去追火車看巴士看飛機時我就會輕輕的唱:「火車快飛,火車快飛,穿過高山,越過小溪...」「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蹲下來蹲下來我做推進器...」「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等等,有機會我再加上幾個身體動作,像是用手當成輪子轉啊轉,雙手張開像是機翼一樣。讓寶寶多的時間擁有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多陪伴,有輸入一定會有輸出。

爸媽如何閱讀?如何共讀?

在閱讀書籍這點不得不誇讚一下森爸的「誇張」,就是這樣的誇張語氣和表情吸引著寶寶,不同的角色運用不同的聲音,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小寶寶的專注力非常的低,要一本書讀完確實很難,但讀多少孩子都能從中獲得的樂趣。我們盡量多注重互動性,選時機,森寶也是常常讀一半就爬走,或把我們手上的書合起來表示不願意,這時陷入尷尬的場面如何圓?「哇,快來看看下一頁有什麼動物出現?他們在幹嘛呢?」這時演技派父母就需要上線!成功爬回來我們就繼續,失敗了那也不強求!只有他們喜歡的才會有高的吸收和學習效率,而非強迫。

學渣媽為了給森寶有個閱讀習慣,把森寶童書放在最低的電視櫃裡,他能自己動手拿得到的高度,除了寶寶自己拿來翻一翻啃一啃,父母也可以裝模作樣地去拿過來看一看,基於好奇心他們會湊過來取暖,此時就能見縫插針的說一說。雖然只有幾分鐘,對於專注力只有1.2分鐘的他們來說已經足夠!

互動的部份除了繪本中的內容,可以延伸到圖畫的細節,跟著寶寶的節奏來閱讀,他們可能會被圖上不起眼的小女孩頭飾吸引,或是瞄到了躲在樹後面的小貓,以為玩起了藏貓貓,這時沒有文字的繪本都能自己為寶寶量身設計出一段他們有興趣的內容,看圖說故事。

對話式閱讀

對話式閱讀也稱互動式閱讀,當孩子能開口時就可以進行,圍繞著繪本內容展開對話,幫助和製造機會給寶寶成為讀繪本的一方,父母退為聆聽者。除了重複閱讀,對話式閱讀對提升語言也非常有幫助,在學習語言中需要互動交流,只有單方面的說話缺乏溝通,無法給寶寶深刻的理解,這樣的對話式閱讀在森寶身上起了很大的效果,短短的1-2個月語言的發展跳躍好大!退為聆聽者的父母可以適時提出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既使雞同鴨講都可以起到邊讀邊思考的作用,形成習慣思維!

而提問最基本也比較合適小月齡寶寶的為Wh-提問: What,Where,When,Why,How。這不僅為一個開放式的提問,能讓他們更專注地在閱讀和聆聽上。

例:

迷上伊索寓言的森,每天都要聽上好幾回!森媽手上剛好有風車圖書精小的繪本,短短五頁該有的寓意和內容都完整,圖畫不複雜非常適合1-3歲小孩閱讀。對故事有一段熟悉度後森媽就開始給些提問:

《烏鴉喝水》

「在很熱的夏天烏鴉非常的口渴,他看到一個水瓶,烏鴉有沒有喝到水?」

「沒有!」森寶回答。

「烏鴉想了一個辦法是什麼辦法?」

「..........」沈默很久像是回答不出來。

「烏鴉拿了什麼?」

「石頭!」森寶說。

「是的,烏鴉拿了石頭放進水瓶內,然後?」

「水溢出來了喝到了!」森寶回答。

「是的,石頭越放越多水越來越高,最後烏鴉喝到了。」

「烏鴉喝不到水是不是有動頭腦,最後才能喝上。森玩玩具拼拼圖不會時是不是要先動頭腦?」

這個故事寶寶記住了也理解了,此後在幾次玩拼圖的時候我都聽到她喃喃「跟烏鴉一樣,動頭腦!」

《狼來了》

早起鳥如森寶,常常把還在做夢的娘叫醒,然後就想要下床,下床意味著大人需要起床陪玩陪讀。雖然現在對時間毫無概念,但我還是嘗試性的跟她約法三章,在小床上自己玩到7點半,然後就可以下床看書。想必她輕鬆答應。有這麼幾天不願意自己在小床裡想要爬過來,我轉身面向她,睡眼惺忪地說:「媽媽唸狼來了給妳聽好不好?」(故事中)

「為什麼後來沒有人願意幫助小朋友?」

「因為騙人!」

「森答應媽媽要自己玩到7點半,對不對?可以做到嗎?還是跟小朋友一樣?」

「可以!不要騙人!」

「7點半我會告訴妳,就可以下去玩了!」

而媽媽確實要說到做到,既使再想睡我一定7點半讓森下床活動!因為一則故事的啟發能讓只有20個月大的小人自己想法子自娛,有時長達半小時以上,自己說故事自己唱歌,但遵守遊戲規則!

(圖片取自網路)

 

不斷重複同一本繪本的對話式引導讓森寶每本書都讀得精,甚至繪本內容都背下來,久而久之理解後自己就運用到生活上也能更方便父母去評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看事的想像力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大,當森在我所引導的問題上或自己說內容有錯誤時,也不著急去糾正她的錯誤:

(森在拼拼圖)

「是貓!!」只拚兩片的她叫了一下。

「是貓嗎?」森媽心知肚明是隻兔子。

「是!!」很激動!

「那我們繼續拼,看看是不是貓。」

「是貓!」又拼了兩片的森回答!

「我們把它拼完。」

「是兔子耶!」拼完拼圖的森説著。

「對耶,是兔子,跟貓長得有點像,只是兔子耳朵更長了!」

通過引導覆述擴展孩子對話

為了能讓孩子說出更完整的句子,我在森寶回答的基礎上更多的引導她能描述出更多:

(森寶和媽媽在散步)

「月亮!」森寶激動!

「在哪?媽媽沒看到!」

「在那!!!!」手指了一下。

「喔~~媽媽看到了!」

「被擋住了!」森寶想要表達一些。

「什麼被擋住了?」媽媽試著開始引導。

「月亮被擋住了!」

「月亮被什麼擋住了?」繼續引導。

「被樹擋住了。」

「月亮被樹擋住了對不對?」媽媽問。

「月亮被樹擋住了!」森寶重複説一次。

「月亮被樹擋住了,所以媽媽沒看到。」再次擴充!

(森寶再多次重複這句話)

「月亮被樹擋住了....」媽媽提了個上句。

「所以媽媽看不到。」森寶順利回答下句。

「為什麼媽媽看不到月亮?」換句話問?

「因為....被樹擋住了。」

類似的語句基礎擴充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因果句也是媽媽屢試不爽,一樣的東西覆述不單單限制在讀繪本上,路上的對話也可以:

(路上散步)

每當要過一個馬路時,就要告知孩子「一定要媽媽牽手,因為過馬路危險,會有車。」當然也可以只是單單的一句命令式「媽媽牽手」,但寶寶就不會知道前因後果,還可能會拒絕配合,多嘮叨幾個字,抓著每一次的幾會,得到的回饋都是驚喜的:

「一定要媽媽牽手!」每次過馬路就會自己説,並把小手伸過來!

「馬路Auto走的危險!」也理解了馬路如虎口的道理,自然了建立了危機意識!

繪本的確能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但僅僅靠繪本還是完全不夠,畢竟每天在家認認真真共讀的時間能有多少?算了一下最多2小時就非常多了!寶寶同時還需要生活中的交流來學習語言。森媽在家裡偶爾會制止爸爸說一些玩笑話但不太正經的詞,因為小孩在聽就有模仿的可能。與孩子對話或平常父母之間的對話的質量和數量需要雙管齊下,好的交流能順勢讓孩子愛上表達,能說會道,相反可能變得完全不想開口了。這也是一門給父母的功課,在孩子學語言的過程中能控制自己多少,讓學語言的氛圍都是良好的?

不要使用寶寶語言,使用正常的語法來交流?

在森寶一歲半前我還是會不經意地說著疊詞「看,外面有車車!」「要不要吃飯飯/吃麵麵?」後來隨著詞彙的增加我提醒自己減少使用疊詞,並把句子描述得更清楚。「今天吃波菜麵」「喝XX果汁」。天上飛的對於孩子來説可能都是鳥類,如果知道具體名字我會説:「這是烏鴉,一樣在天上飛,但它的叫聲跟小鳥不一樣,聽聽看!」路上的交通工具:「這是警察車,跟Auto長得很像。」「這是巴士,好長的巴士!」「這是ICE火車,速度最快!」

我是否用過否定句來糾正寶寶?且是直接粗暴的?

這點到目前森媽承認還是沒做好,尤其面對孩子認知顏色形狀時。比以前好的是現在我能繞一個圈來說明顏色形狀是什麼而不像之前一樣突兀。

(吃飯的時候寶寶拿了一個綠色的叉子)

「是粉紅色!」

「是綠色喔!」以前的我就是這麼回答!

經過思考後現在的回答比較接近這樣:

「你看看叉子有沒有跟葉子是一樣的顏色?葉子是綠色的,叉子是什麼顏色呢?」

「是綠色!」

「Genau!」

我能否幫助寶寶表達出完整的句子?

「爸爸來媽媽來!」森寶最常說的一句話。

「你要爸爸媽媽過來做什麼?」

「過來!」繼續命令。

「需要幫忙嗎?」

「需要幫忙!」森寶說!

「幫忙什麼?」

「拿Buch!」森寶說!

「拿什麼書?」

「媽媽買綠豆!」森寶説了書名。

「你要爸爸媽媽過來幫你拿媽媽買綠豆對吧?」

「是!」

「出去回家!」「吃葡萄!」帶森寶去超市時每到結帳排隊時常會出現的情況。

既使下一個就輪到我付帳,我還是很少說出「馬上」這詞!

「媽媽還沒付錢,現在東西還不是我們的,還不能吃,不能拿,不能回家!」

「小熊寶寶有告訴過妳玩溜滑梯要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對不對?」媽媽繼續說完。

「是!」森寶說。

「看看我們前面是不是還有一個阿姨!」

「是!」

「下一個就是我們了,付完錢東西就是森的了,就可以回家吃!」

為何我不選擇「馬上」這詞來打發?正是因為我曾經使用過的一些打發詞都被森寶學下來,並對我說過,一整個自打嘴巴,身教的重要就在此!

自打嘴巴舉例:

「森,過來媽媽幫妳刷牙!」

「等一下!」森寶回

「媽媽準備好了,過來吧!」

「馬上!」最後還是要媽媽去抓人過來!

我能否做到一個好的朗讀者和聆聽者然後多鼓勵?

這個也是50%做到而已,對於愛看書的森寶,爸媽的嘴常處於疲勞狀態,也想了各種能偷懶的方式:買小水牛播放故事音樂,事先錄製好繪本讓森寶自己拿點讀筆聽,囫圇吞棗的隨便把繪本唸一唸...等!事實證明這些都無法取代父母花心思地朗讀聲,因為他們更期待的是能即時有回應和肯定!不僅僅是大人和孩子說話,當孩子在說話時,自編故事時,我們也需要仔細聆聽,盡可能的耐心回答,重視他們的表達!

森寶的語言發展正是這樣一步步來的:

11-15個月簡單的疊詞或單音節「爸爸」「媽媽」「嬤」「公」「(餅)乾」「葡(萄)」「(蘋)果」...

16-17個月開始掌握到模仿可以說出雙音節還有我說什麼音跟著說「餅乾」「葡萄」...

18個月後正式掌握人類說話技巧,語言大爆發,主語謂語賓語都非常完整。

在繪本的幫助下生活中開始有驚喜的對話:

(大冬天媽媽幫忙森寶穿上大外套)

「頭抬高,上次被媽媽夾到肉!會痛!」

「痛得要命!」森寶補充。

(媽媽爆笑)

「妳在哪學到痛得要命?」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森寶回答一本繪本名。

其他一些父母不常使用的對話詞「嚇唬嚇唬」「垂頭喪氣」「大吃一驚」「心滿意足」「自由自在的生活」等等都常出現在這20個月大的小人身上,問她哪裡學來時都能正確回答在哪本繪本中。

森媽覺得幸運有個愛閱讀和說話的寶寶,每天的陪讀共讀引導都是「正確的事」,但也需要去查覺寶寶當下的狀態,是否享受其中,是否喜悅,是否對妳的提問充滿好奇心並躍躍欲試的想回答,雙方的良好戶動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保持寶寶對閱讀的樂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