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ngchenpiano

【 Berliner Modell】德國幼兒園適應記錄

早在森寶的同月同學在一年前紛紛進入Kita時,我就耳聞了柏林入園適應模式 ( Berliner Modell),當然也聽到不少小孩哭著不要媽媽走的小故事。森寶當時就被我「貼上標籤」,之後哭鬧不要媽媽離開的就是妳!我自己心裡是恐懼森寶去Kita,與其說恐懼,是害怕與她分開。整整兩年朝夕相處的母女感情,現在是我更依賴她多點!


礙於疫情我們也陷入「要送還是不送」的糾結中。森寶的「社交需求」則是日漸增大!時不時的問「天心可以去Kita嗎?」「天心什麼時候長大?長大就可以去Kita。」「去Kita老師會牽我的手一起。」媽媽心中的「黏黏森」在不到兩歲前也茁壯長大,可以獨立地玩玩具、看書好長一段時間,我只要口頭告知現在我要上樓刷牙洗臉、我要做飯,有事情自己過來找媽媽即可。心中同時也有好多感觸:「這兩年來每天間持的陪伴有了好的反饋,現在的森寶安全感十足,信心與笑容常伴!」


從出生到現在晃眼間,預定好的兩歲入園日期臨到。原本計劃2月入園當時全國幼兒園關閉,我們直接電話順延到復活節後,同時約好了在3月15日做一個師生的Gespräch談話,談話的內容是要讓我們彼此更加的認識,讓森寶提前認識在適應階段帶領她的老師。


談話當天我們與I老師在教室碰面。門一打開:「Herzliche Willkommen,Felicia!」熱情洋溢,讓人暖心!接著I老師拿著幾樣玩具到樓上與我們家長互相了解,森寶這時則在一旁自己玩。I老師花了超過半小時詢問我們關於森寶的作息、喜好(食物、玩具等)、性格、主要照顧者、大小號習慣、吃飯習慣(有沒有用圍兜、刀叉、坐高椅等)在家常說的話、常用的字中文發音...鉅細靡遺!我們就跟著老師一同回憶了一下森寶的成長般並詳實回答。


相對的由於不是德語家庭,我也詳細的跟老師說明一下目前森寶會使用的德語單詞和他聽得懂的話,讓老師能更瞭解她之後的需求。雖說3歲以下的孩子能說的也不多,但畢竟沒有語言的環境,森寶是能說但聽不懂句子的一個狀態!關鍵的幾個在Kita常用的詞「吃、睡、洗手、收玩具等」我們告訴森,剩餘的讓她自己在大環境中學習!


回到家的這一個月,森寶表現出極大的渴望想去Kita,極高的興趣要學習德語。我們也利用這一個月來給森做好心理建設,唸幼兒園繪本,帶她採買幼兒園需要準備的東西。幾乎每天森寶都要求我帶她到Kita轉一圈,去看看小朋友玩也好,投以羨慕的眼光!同時爹娘也要整理自己的心情,之後肯定會有一段空巢期,家裡變得冷清等變化。


(每天都要來Kita繞一圈)


 


說到「柏林入園適應模式Berliner Modell」是由柏林自由大學所提出的。主要發現父母親陪伴完成入園適應,對於孩子心理、行為發展與認知有著正面的影響。我們需要與老師配合這套理論在入園後前一至三週陪伴孩子做適應,然後漸漸自然放手過程!「適應進程」寫在一封信上,詳細說明每一天孩子在「新環境」所待的時間從最開始的半小時,依照孩子適應的進度慢慢延長,第一天最多不超過兩小時。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也是目前孩子最信任的人,一同參與,給予老師和幼兒園的回饋對孩子適應有很大的幫助。陪著森寶適應幼兒園就像陪著她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和「第二個家」


森寶目前2歲又一個月,在台灣的觀念來算是相當早的。但在身旁,兩歲沒送幼兒園的少之又少,現在去幼兒園也是「高齡」老嬰。在這可以溝通理解的年齡裡我也比較容易可以跟她説:「媽媽會陪著你一起去Kita,一起認識老師和同學,一起玩。」讓森寶不會感受到我是把她「丟」在幼兒園裡就離開,讓她能安心地探索新環境。


I老師就是專門一對一負責森寶入園適應的老師,有個專門負責的老師,為了能讓森寶在過程中建立「友情連結的對象」,讓她在幼兒園裡有個能夠信靠的,也相對瞭解她的人。當孩子有個能信靠和依賴的對象,當我離開時才不會感覺「被丟棄」,而覺得安全愉快!




第一個階段:基礎階段(Grund phase)


4月12日

正式入園,由爹娘中一位,固定陪著孩子進到教室最多兩個小時,這是剛開始的「適應進程」。帶著忐忑的心和一個充滿期待的娃踏入她朝思暮想的Kita,I老師熱情的為我們開門並打招呼:「Guten Morgen, Felicia!」森寶也大聲的向老師道早!擔心森寶聽不懂的媽還來不及反應,森寶外套鞋子還沒脫的情況下就直奔玩具區,而I老師在適應期間就是跟著森寶走,只要森在哪裡玩老師就陪著,腳步與視線不會落下。


能有這樣一對一的適應也代表Kita的師生比很重要,尤其三歲以下貴鬆鬆的小班。在我目光掃了一圈觀察後至少看到有5位老師在兩間教室裡,這樣的比例讓老師可以好好與每位孩子花時間培養感情。畢竟突然從家裡一對一的互動一下轉換到幼兒園的團體生活,有個固定關注的老師孩子會更容易融入當中。


做父母這階段就是像「一尊佛」一樣立在角落,只需要被動的回應孩子的需求,不用主動互動。同時也可以觀察不同老師怎麼帶領孩子,森寶其他同學的名字和性格。這幾天就算森寶非常OK我也不能離開教室,要隨時讓森能找到看到我。老師在做每件事情也都以「邀請」的方式來與森互動,不會勉強,自然建立朋友關係。雖然森聽不懂德文,老師也聽不懂中文,但還是可以有著他們的溝通。


看著森被各種玩具吸引,心裡確實安心不少,最怕的「鬼哭神嚎」「黏皮蟲」沒有上演,媽媽慢慢淪為不起眼的角落生物。既使這樣還是吸引小朋友過來,拿著繪本拿著鞋子讓我唸讓我穿,戴上口罩希望他們不要誤以我是掃地阿姨!第一天的森寶只有在一小時後跑來要求抱抱要安撫,其他時間都跟I老師在一起度過。我也需要盡到一點「角落生物」的責任,告訴森寶「去找I老師,老師帶妳玩」,得到安撫後的森再次走向老師,比想像中的堅強勇敢!第一天I老師給我的回饋:「森非常棒,非常信任她,跟她一起做了很多活動遊戲。」



4月13日

起床明確表達還要去Kita,自己騎上平衡車就上路。一樣的玩樂活動,可以感受出今天與I老師的關係比第一天更緊密了。角落生物媽媽也觀察到小班裡又多了位老師,昨天沒見過。在幼兒園裡並非每位老師都是全職工作,有的老師上三天,有的四天不等,而帶領森的I老師是小班唯二的全職工作者。


不同於第一天,在第二個小時是「放風」時刻,所有小朋友可以到花園玩去,這也是森最愛之一,在昨日就曾趴在窗戶邊想出去玩。「放風」之前也是有程序的,先收拾教室,唱歌,禱告後才一起穿上外套鞋子外出。在唱歌時候森一開始不在狀況內,在教室游走了一下,老師示意我沒有關係,也表示想要抱抱的需求,但我還是一樣無情地讓她去找I老師。當歌聲響起,森寶自然被吸引過去,走過去坐在I老師的腿上,也走到中間好奇地看著大家,拿起地上的卡片重複問「這是什麼?這是什麼?」臉上露出笑容,我知道她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喜歡跳舞!


在教室裡口罩戴的悶的娘出門則是被太陽曬得暈,到了室外森連看我一眼都沒有,就這樣徜徉在大大的花園和遊樂場中,I老師一樣盡責的跟在她前後,觀察一段時間後再慢慢保持距離,但視線還是繼續的跟蹤森寶一舉一動!而所有老師一同站到外頭聊天也盯著孩子們的安全,數一數,小班裡面共有7個老師,小孩17個!!當然不是所有老師都是全職教育者,有的上三天班有的四天,不一定天天來!


「森非常棒!!」一樣的今天老師給予正向的回饋!


待明天第三天的適應沒問題後,很快就能進到下一個階段!


(自己騎車上學)




4月14日

兩天的時間,從森寶身上就發現明顯的變化:非常歡樂!很小的事情都可以笑到合不攏嘴甚至尖叫,起床問他要不要去Kita也是毫不猶豫鏗鏘回答!


第三天基礎適應跟前兩天沒太大差異,活動上每週三則有一小時Turnen(體育)。我跟到Turnen教室跟著觀察這有趣的活動,像是台灣的感統課,有攀爬,各種觸覺運動,跳床,還有在偌大的教室內瘋狂跑跳跟著老師的口令聽音樂做動作。Turnen課前老師為所有孩子脫掉上衣,剩下一件body,心想著是間溫暖的教室,實際非常的寒冷!!但這持續一小時的動感時間每個孩子也是氣血方剛,神采飛揚!


明天第四天也是表定時間進入下一階段的開始,因為森寶表現正常,我們如期地要開啟新的嘗試,是我與森寶雙方的新嘗試,期待並擔心著!


(在Kita的第一張畫作)



 


第二個階段:嘗試分離階段 (Erste Trennung/ Erweiterte Trennung)


進入第二階段,嘗試分離。在這階段裡,父母親帶著孩子進入教室,稍微安頓好,玩一下子(10分鐘左右),開始進行固定「說再見儀式」,然後離開教室,到Elternecke等待喝咖啡,隨時待命,並不會離開幼兒園。老師會在這時候觀察孩子的反應,以評估適應期的長短。哭鬧的孩子如果能被安撫下來,適應期會比較順利,如果孩子非哭著找媽媽,也需要立刻回到身邊,讓他們知道「我一直都在,沒有丟下你」。



4月15日

一樣的,森寶開心地進入幼兒園大概玩了不到10分鐘,老師示意我過去說再見。


娘:「媽媽要離開一下,你跟I老師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好嗎?」

森:「不好!」

娘:「媽媽去給妳買個餅乾,等下就回來接妳,你跟老師小朋友玩。」

森:「好!」

娘:「那跟我説Tschüss!」

森:「Tschüss~~」


很顯然我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也忐忑地走出教室,不過我對我森寶也有信心的!


在Elternecke悠閒的看了幾頁書後M老師走過來,向我匯報森在教室裡非常棒,玩得很好,沒有找媽媽,讓我40分鐘後過去接她回家。


十點半我再度踏進教室,看到孩子們正在穿衣穿鞋準備到外面玩去,我看到I老師手上拿著森的圍巾和外套,穿好鞋子的森寶看到我跑過來,我示意她找老師穿好衣服然後回家,森卻開始哭了:「不要老師給我穿衣服!」接過手中的衣物也安撫好情緒,繼續善意的謊言:「媽媽剛去超是買餅乾,等下我們路上吃!」同時詢問了I老師森是否也能在外面玩?老師表示:「剛開始適應還是希望讓小孩明白,媽媽來了就是帶她回家。」我跟森說我們到家附近的遊樂場玩吧,路上吃點東西,便離開幼兒園!


路上我不斷鼓勵表揚森,今日在學校的獨立表現,也願意讓老師換尿布,然後試著再引導她說出最後哭的原因。


「因為老師不給我穿衣服!!」


痾...這理由完全又翻船了,順便把老師黑了一下!



比起以往印象中的幼兒園適應「哭一段時間就自己適應了」,這樣的方是讓我更舒服,每個孩子肯定都能適應,但上幼兒園應當開開心心,如果每一天都是哭著説再見,這樣的過程也是一種煎熬。今天的森寶跟我說再見完全出於心甘情願,代表她心裡有足夠的安全感,他知道我們不會騙她,一定會再出現。也代表她一定程度上的信任I老師!



4月16日

經過昨日第一次嘗試分離,森寶表現穩定,今天一到教室幫森寶脫完外套穿上室內鞋後,老師便示意我可以到Elternecke等著。心裡知道我會短暫離開的森憋笑著不願意跟我說再見,但對於我的離開沒意見。「角落生物」媽媽我悠閒地勾著毛線,一邊等著隨時被on call,一直到十點半,我被叫進去接小孩!我森看到娘來了興奮地從滑梯上飛奔過來抱抱,情緒非常好,心情穩定且愉悅。


兩天的嘗試分離是好的開始,下週我正式能短暫離開幼兒園。一切都是從「短暫」開始,看似緩慢,卻是「柏林入園適應模式」的用心良苦。我森去幼兒園不求她快速地適應,不求爹娘能早日嚐到自由的片刻,沒有人催促著孩子,而是真心希望她開心且安心。




 



4月19日

經過兩天的休息,我森還是充滿熱忱,在週末還吵著要去幼兒園!上週森的表現我和I老師還是非常滿意也充滿信心,今天即將開啟新的嘗試:媽媽可以回家了!!從今起可以嗅到一些自由的空氣啦!!


開心雀躍著享受獨自一人在客廳的時光,即使只有2小時,眼睛卻不斷在瞄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此時絕對不想在頻幕上看到「幼兒園來電」這幾個字!眼看著離約定時間十點半越來越近,心理大石頭想放下時,手機叫了!


「任太太嗎?Felicia哭不停,可以過來接她了!」


我森寶還是想媽了,當我奔到教室時,聽到森的聲音都變了,確實老師也無法安撫下來!


「Felicia前一小時玩得非常好,跟我的互動也很好,我們也換了乾淨的尿布和衣服,都沒問題。突然的想起媽媽,開始哭起來,我嘗試的讓她分心,都拒絕了,還跑到門邊叫媽媽。」I老師給我解釋了整個過程!


「我要回家,回家。讓老師去隔壁的房間。」森寶看到我情緒崩塌,也不想看老師了!


為娘的除了心疼,更能體會老師的辛勞,在幼兒園每天聽這麼多孩子又叫又笑又鬧又哭的,還要安慰孩子跟家長,這樣的極大耐心的工作真不是我能做到的。要溫柔且正向教育孩子,還要在病毒溫床中打滾且全身而退,在疫情當嚴重時,這高危又高壓的工作讓我不由得欽佩起來!


新的一週來個當頭棒喝,讓我們都知道這腳步得再漸慢!得多慢?我想經驗豐富的I老師心裡是有底的。明天我們將在嘗試一次看看!



4月20日

雖然我們漸慢了些,還好我森起床後還是期待著去幼兒園!


原本都熱情的跟I老師打招呼,今天在教室門外卻猶豫了一下,我看得出來森寶有點聯想到昨天的情緒,也試著與I老師建立關係,情緒不錯且穩定的情況讓老師帶進了教室,與我再見。

另一個資深老師出來找我,今日我得「留校觀察」!以為可以回去的我什麼東西都沒帶,帶了個要去超市買菜的包,緊急請假十分鐘回家拿點書再衝回來待在我的「家長角」。


中途來了個老師報告森玩得很好,我安心不少!一小時後我卻被傳喚進教室!我森寶終究還是哭了。不同昨日,今天老師有安撫住森寶情緒,哭停哭停的,沒有昨日的慘烈。


為此,老母親想了很多善意的謊言,想傳遞給森:「媽媽要上課,森在Kita跟小朋友玩跟老師玩,媽媽下課了會去接妳回家。」理解萬歲,實際卻好難!好在我們在「柏林入園適應模式」上探索,這其中最大的一個特色也是,當孩子有任何「後退」的現象,我們三方(園方老師、家長、孩子)會對此做出相對應調整!



4月21日

每況愈下的森寶這週簡直在鍛鍊老母的心臟強度!原本都開心進教室的森,今天打開門看到I老師直接抱緊我秒哭,眼淚直嘩嘩地掉下來。I老師讓我把孩子交給她,並且離開,到另一頭等待。「哭一會」我肯定能接受也覺是必要的,畢竟還是需要有點適應進度,也需要給森知道媽媽無法在Kita陪她。輾轉到Elternecke後森寶哭聲還是持續,然後漸弱再漸弱,也安心點,拿出德文課本出來看!


5分鐘後一位老師告知森寶現在玩著黏土表現穩定,想著我森是理解了「媽媽要上課」「媽媽無法陪她在Kita的事實」。沒多久突然傳來高分貝且連續不斷的嘶吼「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媽媽媽媽媽媽媽~~」,聲嘶力竭,字字句句都揪著我的心!我很放心幼兒園環境也很放心老師的專業耐心及細心,但在森寶情感這關卻還沒過。從此刻起我也沒心思繼續讀課文,耳朵追著聲音,腦中浮現森寶掙扎的畫面,也知道在哭一下她會安靜的?但又懷疑這樣的做法是否對她的心靈已有好處,還是只是增加森對I老師和Kita的反感?


15分鐘後我接到通知回到教室,此時森寶已停止哭聲,安靜地坐在老師腿上聽著繪本。當她再看到我依然激動掉淚,表示要趕緊回家,也不希望我繼續跟老師討論!I老師雖有提到森寶面對適應稍微有難度,卻沒有提到任何「小孩為何如此黏媽媽」等字句。並鼓勵著我,孩子哭是正常代表著跟父母有很好的「情感連結」。之後要嘗試的是分小段小段來,時間很短,15分鐘也好,再慢慢加長,更需要的是「時間」的幫助,讓森跟I老師產生更多情感連結,進而願意讓老師陪伴甚至後來代替父母成為照顧者的角色。


回到家中也與娃爸商討另外的方式,改成爸爸送去幼兒園?媽媽提早出門不在家?在家裡選一本德文書唸並帶到幼兒園,讓森在幼兒園接觸的繪本是她聽過且明白的?鬥智鬥勇的日子正是目前面臨的,一切的方式一切的善意謊言,為的都只是讓森寶「心甘情願」「開心自動」的踏入校門。這理想中的想法在與森睡前聊天時又讓我動搖。森寶說著明天還要去Kita,卻緊接著說媽媽不要上課,表情瞬間到位,啜泣的說「天心不要去Kita了!天心不要玩黏土了!」



4月22日

不見起色的適應,老師與我們都把腳步調慢,試著換成爸爸送去幼兒園,我再接他回家,既使會哭但在孩子心裡會比離開媽媽好接受一點。另一方面,爸爸也是含淚著離開,看著寶貝女兒委屈大哭,全身用力緊抓衣服,還是得忍痛交給老師,頭也不回的離開,對柔情爸來說,確實非常難!是呀,我們大人也要跟著孩子一起經歷與成長,我們正是彼此依戀彼此依賴。心一狠,回頭再商討如何在家心理教育,既使需要多幾個月也要讓森開心地踏進和離開幼兒園!


親愛的孩子,我們願意等妳做好準備,只要你微笑的說再見!一切都交給時間!我們也希望妳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交到朋友,學會生活自理,而「哭」在這過程裡肯定會面臨,擦乾眼淚,適應的過程且漫長,但有幸我們一同經歷!



 


4月23-5月2日

長達一週多的時間因森寶發燒,大人接連淪陷,I老師也病了了,我們只能蹲在家裏,意味著森會需要重新適應!!!暫停適應在這期間是非常不想碰到的!



 


進入正式適應的第三週,還是中間停擺10天左右,一切要再從頭。身為父母,心裡已經做好準備,要接受孩子哭的事實,心要剛要狠。然而,一山還有一山高,家裡出了個卡魯小周迅,開始一連串絕讚的演技!



5月3日/5月4日

知道今天要重返幼兒園的森,一早起來第一句話:「媽媽,我不舒服,不能去Kita了!」老母不但沒有心疼,還直接笑出聲音!喝完奶繼續:「我吐了,我暈車了!不能去幼兒園了!」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在床上會暈車,這真的騙不了老母啊!接著就是一系列的拖延症,下樓梯拖拖拉拉,吃早餐拖拖拉拉,穿外套穿鞋子也是,伴隨著無時無刻的哼哼唧唧!


接著父女倆的後腳出了家門,一路尾隨到幼兒園,哭吼聲還是響徹雲霄!坐到了Elternecke,耳朵則是全程豎起,心揪著!走廊上有動靜,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來叫我去接孩子了!


(第一次Corona Lollipop快篩)




5月5日/5月6日

卡魯小周迅大概發現哭不是個好辦法,假哭則是高招,不耗體力又能引起注意!熬了長達一週多適應期的大哭後,這兩天開始漸入佳境!進入教室唉幾聲,我們躲在角落聽卻悄然無聲了!約定的時間週三45分鐘,週四60分鐘再主動去接娃回家!


I老師給的回饋跟我們完全吻合「演員一個!!!」一個玩具拿出來時,森寶玩得非常盡興,等無聊後,開始媽媽媽媽叫的,跑去門口看幾眼!老師再拿出一個玩具,一樣玩得開心,而後再繼續媽媽媽媽叫!乾哭不掉淚!!殊不知我們大人早拆招,等著看好戲,到底卡魯小周迅能這樣繼續演幾天呢!?



5月7日

終於等到這天我能在家裡待著,一個半小時後再去把娃接回來!雖然只有短短的90分鐘,但卻無比寶貴,這兒忙忙那兒忙忙時間一下子就過了。期間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但是最不想接到任何電話的90分鐘!!我森也非常爭氣,在幼兒園適應開始進入穩定,I老師在每天我們接森回家前總不吝嗇給她大大的讚賞,肯定孩子今天的表現,把「演技」一事看作「適應期的正常現象」。


從森的情緒上來看,確實也有很大的進步,從一開始接她都是哭著抱著我,到現在可以開心地走過來繞圈圈不會扒著我脖子哭著要回家,還開心地說著這裡很好玩,不排斥還要再來,願意跟老師打招呼和再見,開始認識新朋友想知道名字!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來發展!!



 


第三階段:穩定階段 (Stabilisierungsphase)


帶著忐忑的心,開始進入所謂的「穩定階段」,在這階段老師開始接手父母的角色,更多時間照顧孩子。森寶現在已不排斥去Kita,對I老師也很信任,但表面上的她表現出來的還是「不要」,然後哼唧哼唧的自己往老師走去。



5月10日-5月13日

開始進入第三個禮拜的正式適應,嘗試著我帶她上學,比想像中來得穩定,沒有抱著我大哭的現象,兩小時後接回家也都是很好的心情,並表示還願意再來!而週三老師稱讚森寶有很大的進步,已不再玩到一半想媽媽而跑門口,是好的開始,讓我們充滿著期待!


(慢慢接受且喜歡上學去)




5月14日-5月17日

「放假模式」則讓我們再度失望了點,週四放了個國定假,玩嗨的森在週五出現「收假症候群」,假哭戲碼又搬了出來,甚至假戲真做,哭著哭著就掉出眼淚來,像是回到了第二個禮拜的場景!老母有了自己的兩小時也不輕鬆,隨時都在注意手機會不會響。過了個週末,到了週一的情況一樣,老母親接小孩時,遠在樓梯就聽到哀嚎聲。I老師表示:「森寶非常喜歡幼兒園,也信任老師願意跟其他老師相處,只是她需要時間而以!」


「收假症候群」這次沒有延遲森寶的適應進度,老師宣布,明天開始要在Kita吃午餐+嘗試睡覺!老母心裡首先為其他小孩感到抱歉,這個「睡覺困難戶」要開始適應午睡環節,非常可能全部「打掉重來」,影響了其他孩子的睡眠那可不好。當然在中午時分,我們得隨時待命,一旦無法入睡或適應不了,就去接回孩子。其中老師問我一個問題:「能否接受讓森寶哭一會,還是不能接受可以直接帶回家。」這答案是肯定的,適當的哭,有大人在旁安撫的情況下哭是可以接受的,目前只有「哭」能發洩出這年齡階段大部分的情緒,我們也相信I老師的經驗,一切都是「適當」,而這適當的嘗試只為了讓明天變得更好!



5月18日-5月20日

吃午飯我們沒太大的擔心,說到睡覺,那可是皮皮挫!森寶睡覺連爸爸都不要只要媽媽,現在換成是老師,能接受?我們在書包裡放了奶嘴,跟老師說好在「適應期間」准許她睡覺吃。到了吃飯時間開始,我跟森爸各種在家不安的等「退貨電話」,12點半電話響起,老師來電,森寶已經順利的在幼兒園睡下!這讓我們吃驚到下巴掉下來,無比佩服I老師的經驗與功力,雖然是抱睡的,但這代表森寶是完全信任老師才會願意給老師哄睡!

就這樣一連三天的午睡都成功,醒來後也能自己玩,心情愉悅,放學回家還會跟我們報告今天認識哪位新朋友,長的小小的還是瘦瘦的有沒有給媽媽抱,娓娓道來!比較不習慣的是中午吃的德餐,森寶不是太喜歡,大多只吃一點主食,各種醬料混在一起的她則不碰。


(放學心情還是一樣愉悅)



 


第四階段:收尾階段 (Individuell Schlussphase)

終於,I老師親口告訴我:「明天開始沒有狀況中午不會再來電!」,我們正式進入第四階段。這階段,我們全按半天上下學時間接送,孩子已經適應穩定,但中途有狀況或哭鬧不止還是需要隨時趕來,老師已經完全取代父母,是孩子在校園裡的依附對象!


在陪伴森寶的這5週,體會到跟國內比較不同是幼兒園適應法:「為什麼需要適應這沒久?」「為什麼需要陪辦這麼久?」孩子適應能力確實非常好,「適當」的哭個幾天就明白了。這個適應的過程就是在慢慢建立對於大人間的「信任程度」,而我們也需要「信守承諾」。要讓她明白我們並沒有拋棄她不理她,而是讓孩子覺得我們與老師,隨時在意她的感受,對她的感受做出反應直到安心接受!就像全親餵的森寶要斷奶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追求的都是無痛自然離乳,加上安撫與幫助,過程就會顯得較順利!!


最開心的,是我們與老師一起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起在帶領孩子,我們對老師也有深刻的了解,透過我們與老師溝通的過程也讓森寶的恐懼漸漸縮小。在第三週第四週保持著在幼兒園待2小時我11點接孩子的節奏上,我跟森寶約定好:「11點教堂鐘聲敲了,媽媽就會接妳了!」我確實做到「信守承諾」,天天踩點,到門口接森寶時剛好鐘聲開始,森寶也會説:「鐘聲叫了,媽媽來了!」第五週開始延長,我則跟森寶說:「吃完飯,睡叫起來媽媽就來接了。」森寶每天的反應也是:「媽媽沒有騙人,媽媽有來接我!」開開心心地回家。


能夠與老師緊密的合作也是非常難得,第二第三週的煎熬期,每當森寶哭著找我,我來到幼兒園,老師都會不斷重複跟他說:「看!媽媽一直都在!媽媽來接妳了」既使森寶因語言關係無法溝通,但老師的情緒和肢體總是能感染孩子!



 


終於,我森完成了所有的「適應進程」,正式開心的上幼兒園囉!這5週我們也經歷了病毒的侵襲,全家三口輪流倒,家庭的分工也做了些許的調整,但更多的是看到森寶的成長!我跟森爸說。幼兒園老師真是非常偉大,讓我如此敬佩,無比的愛心與耐心。


面對一個新環境,我們大人都無法馬上適應,更別提一個孩子,「柏林式入園適應模式」是我認為很好的一個入園模式,不需要孩子「快快長大,早早適應」而是跟隨著孩子的步伐!孩子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被接受,他們心裡自然能夠調整,且是超乎你想像中的速度在成長。我看到森寶會主動跟其他老師打招呼,願意給其他老師抱,他雖然不是個怕生的孩子,但肯定對「人」也更有信任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因為在幼兒園裡,他們是相互的尊重!


這個月我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與聆聽孩子,曾幾何時我如此的投入?也更提醒我在往後做母親的日子,更加專注與享受!

Comments


bottom of page